我依然記得一九八○年年底全台灣都在作戶口普查,好像有一位小學老師進到我們家問我們家有哪些人。我依然記得大搬家時,我們家的電視都還是黑白的,搬到新家也照樣在看黑白電視。我看黑白電視還殘留的最強烈的有三個記憶:一是蔣介石過世,當時我坐在我父親身上,聽到他講:「糟糕!」;一是卡通《小英的故事》;一是《小人物狂想曲》的轟動跟解散。講到《小人物狂想曲》,恐怕真的只有「老」人才知道這是什麼:反正就是一個綜藝節目,孫越、陶大偉、張小燕三人組的綜藝節目。年紀依舊還很幼稚的我還真天真地期望:希望《小人物狂想曲》趕快復播!

如今,《小人物狂想曲》三人組只有張小燕永遠活躍,大家知道的孫越只剩下他是公益人士、常出現在廣告上,也沒人知道他演過《搭錯車》(1983) 跟誤打誤撞變成綁架幼稚園小朋友的幼稚園司機「老孫」的《台北神話》(1985);大家知道的陶大偉不多,僅有很少的人知道陶大偉是陶喆的父親。其實,周星星我自己也已經不認得任何一九八○年代以前的「明星」。唯一的例外,可能就是苗天。

苗天就是大俠,沒有別的形容詞、沒有其他別的身分。在那個年代,也許電影不好看,也許電視也更難看──就跟今天一樣;但是電視劇在很長的時間內充當全台灣人最共通的娛樂、最共同的記憶,因為除了電視劇之外,再也沒別的什麼很夠看的娛樂;那個年代的出版市場也是一塊屎,更別說哪裡還有電腦──連電腦(個人電腦)都是一九八三年才冒出來的奢侈品,為了打一個「小精靈」還得先跑(讀)十分鐘的磁帶(我就在鄰居同學家見過)。只要看到武俠片,就一定還記得苗天的聲音。



很怪的是,來台灣留學的蔡明亮,照理來說他年紀已比我大很多,但他也忘不了苗天──如此更可見在那個年代除了電視劇之外,再也沒別的什麼很夠看的娛樂。從《青少年哪吒》開始,苗天就在「蔡明亮電影」裡飾演小康的父親;但是他也在《你那邊幾點?》裡過世,「小康的父親」至此成為絕響。不過,照樣是蔡明亮的《不散》讓苗天飾演他自己苗天,在電影院裡面看他自己主演的《龍門客棧》。很奇怪,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有同樣的感覺,就是:當苗天說話時,也就是當他講出他那一口外省口音、也相當標準的北京話時,就是能讓觀眾覺得這一段戲到味了。苗天的聲音就是明星的味。

《你那邊幾點?》的片尾已經夠讓我感動了──我是在巴黎看這部片,看這部片的同時還真以為陳湘琪的角色很有可能就在我身邊、每天坐地鐵時還可能就擦身而過。我看到苗天穿得非常歐式,一件長到膝蓋以下的大外套 (manteau) -,站在杜樂麗花園 (Jardin des Tuileries) 水池前、以摩天輪為背景,我想這是蔡明亮向苗天致敬的最棒的畫面,又是 mélancolie、又是 nostalgie,很難不為永遠的大俠苗天流下謙卑的淚水。



《不散》一直是我看過的蔡明亮電影的唯一遺珠。一旦錯過在大銀幕上看它,就很難再特別花心思、花錢去找這一部片。幸好,這個夏天我看了《不散》,才知道有苗天這一段。在現實中,苗天也已於五年半前過世──我都還保留有舊報紙。苗天那一個嘆息,大概也是我此時的嘆息。

其實我曾跟某一位晚輩說到:以前的陽光,跟現在的陽光一樣沒兩樣。之所以這麼說,是因為雖然看到一九八○年代的彩色照片很泛黃、朦朦朧朧的,但其實我都還記得很清楚一九七○年代中期我還在唸幼稚園的某些畫面,太陽還是一樣很大。到今天,我才想起十五年前入伍前的最後一夜也已經是十五年前的事了,我才想起或許十五年後也就會在不久之後被我寫進部落格──或也很有可能是在天堂裡面被我寫進部落格,反正二○二五年不會很遠,二○三○年也不算真的很遠。走在我腳下的柏油路,大多都是好品質的柏油路,只有零星幾個地方看起來像是快要碎裂。這就是我想的:二十年後,我還是會走上這同一條路,望見前方的社區高中,不時還會有歐巴桑回收紙箱。天空中不會有汽車在飛,地上不會有「路平」的現象;然後,終究還要再等兩、三年,某些精子跟卵子的結合體/動物/小朋友才會在二十年後以高中生的身分跟我擦身而過。他們不會知道苗天是誰,不會知道孫越是誰,不會知道周星星是誰,大概也不會知道林青霞是誰。但很奇怪,我認為他們還會知道鄧麗君是誰。

「十年後、二十年前」(Ten Years After, il y a 20 ans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el quel 的頭像
    Tel quel

    就像這樣 Tel quel

    Tel qu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